咨询电话13682179061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目前中国经济已出现企稳态势

发布时间:2012/12/27

  

  今天,本报举行了主题为“2013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对策”的专家座谈会。座谈会上,本报专家组成员围绕2013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潜在的风险压力、明年货币政策的走向以及如何进一步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等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表了精彩见解,并对做好明年经济金融工作提出了前瞻性建议。本报专家组成员阎庆民、连平(微博)、左小蕾、郭田勇、何德旭、宗良、苑德军、易宪容出席了座谈会。金融时报社社长汪洋在会上致辞,总编辑宋辅良主持座谈会,副社长杨书增,副总编辑孙凌燕、傅勇,纪委书记王沪鸣出席会议。

  在谈到明年经济发展形势时,与会专家们表示:“2013年是一个新起点,将开启新的发展周期。”座谈会上,专家们从准确详实的数据入手,全面分析了近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态势,并给出了“目前我国经济已出现企稳态势”的判断。专家们认为,随着出口形势好转和国内投资、消费的拉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整体环境相对于今年将有所改善,全年实现平稳发展没有悬念。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提升,通胀反弹的风险、房地产市场、地方投融资平台以及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经济金融运行中还需关注可能出现的“物价走高、房价反弹、资本流入、货币升值”等压力。同时,美国经济虽然有好转迹象,但鉴于欧债危机仍看不到尽头,量化宽松政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些因素都给明年我国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政策面上需进一步加以关注。http://www.qtgll.com/

  对于明年货币政策走向,专家们一致认为:“2013年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中性’特征。”对此,有专家表示,目前来看,明年实现“稳增长”目标没有太大问题,货币政策不具备向宽松调整的必要。同时,从物价水平来看,考虑到明年通胀压力可能增大,继续放松货币政策显然是不合适的。此外,也要注意平衡好控制物价和资本流动方面的关系,预计明年资本流动速度可能会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如果有明显提升的迹象或者预期的话,可能会产生资本加快流入的压力。因此,货币政策保持相对平稳、中性和平衡,对整个经济运行是有好处的。另有专家指出:“强调继续保持‘稳健’的基调,就是要为深化改革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一个适度的、稳健的货币环境。”

  此外,与会专家还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明年要做好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等方面政策协同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