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钢材市场分析及趋势展望
一、一季度钢材市场形势分析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国钢材产需双双回落,价格水平震荡走低。
(一)国内需求较为疲弱
2014年一季度,中国主要经济数据指标显露疲弱迹象,创下历史新低。据统计,今年前3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为24年来最低水平;同期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7.6%,创2002年12月以来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也呈回落态势;而3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降幅有所扩大。从一些先行指标来看, 3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48.0% 为8个月低位;国家统计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虽然处于扩张,但也属于历史较低水平;3月份进出口贸易增长更是意外下降;M2增速更是创近13年新低 经济下行风险明显。
受到上述主要经济指标回落影响,预计2014年一季度中国钢材需求较为疲软,同比增长不会超过4%。国内需求结构中,一季度汽车、机械设备生产形势较好,用钢相应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建筑用钢材需求放缓。
(二)对外出口大幅增加
一季度中国钢材需求内弱外强。据海关统计,今年前3个月,尽管遭遇前期人民币大幅升值与境外反倾销的不利影响,但全国钢材出口量依然高达1833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3月份出口钢材676万吨,增长28%。据此推算,预计全年钢材出口量将达到或接近7000万吨,折算粗钢7700万吨左右,如果加上更大规模的粗钢间接出口(机电产品等耗钢产品出口折算),全部粗钢出口量将过亿吨,消化同期国内粗钢产量的2成左右,甚至占据更高比重。
中国钢材出口增长强劲的主要因素,在于发达国家所引领的全球经济复苏。2013年下半年以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战略重点开始发生重大改变,即由以往的倡导紧缩变成了促进经济增长。前不久召开的G20部长会议上,世界各大经济体“罕见”地设定经济增长目标,要求5年内使全球GDP增长2万亿美元,比现有预测水平提高2%。受其影响,新年伊始全球经济保持复苏势头,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较为强劲。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实体经济需求增加,势必促进中国钢材出口,对于汽车、造船、机械、电器等行业来说,也都是一个好消息。此外,境外价格高于国内价格,并且其价差持续扩大,也是刺激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 新环保法利于钢铁业的长期发展
下一篇: 钢铁业困境折射经济低迷